军工板块反复强势!机构:逢低布局全年确定性增长机会
7月24日消息,军工机构军工板块盘中走强,板块布局其中,反复逢低国产航母、强势全年确定大飞机方向领涨,性增、长机、军工机构、板块布局、反复逢低、强势全年确定等集体冲高。性增
三季度以来,长机众多券商纷纷为军工板块背书。军工机构有行业分析师认为,板块布局短期来看,反复逢低三季度大概率会成为军工板块的全年收获“大季”,企业将一方面回补二季度的“缺口”,另一方面为了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会将四季度任务尽可能提早超前完成,因此三季度的生产交付将会特别饱满。
长期来看,军工企业供需两旺,近几年业绩有望维持高速稳定增长,未来预期采购或不断加速。
再者,对于军工板块,其基本面变化显然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譬如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军工行业就存在订货周期偏短的问题,而军工产品是精密复杂制造、周期较长的高科技产品,这导致了军工行业无法根据中长期需求来安排自身的生产计划扩张,进而造成了订货任务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完成的问题。此外,去年底和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的疫情也导致部分军品采购有所推迟,验收交付流程受阻,进而对个别细分行业和公司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不管如何,随着军工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完成定价机制改革等多项改革后,军工股的投资逻辑已经发生变化,由早年的“资产注入”变为“业绩兑现”,特别是随着新型号的不断列装,军工行业核心企业的净利率持续提升。
银河证券认为,国防工业“十四五”甚至“十五五”期间有望向备战实际需要的领域倾斜,航空产业链、导弹产业链以及新材料等领域将深度受益,结构性β行情依然可期。军工装备采购计划性强,需求端增长确定,供给端产能瓶颈持续破除,2022年板块业绩有望实现30%以上增速。从改革角度看,“国企改革”有望成为2022年和2023年军工板块投资的重要主线之一,此外,产业资本增持也将有效带动板块投资信心的提升。
从指数走势相关性来看,2014Q1至2022Q1的基金军工超配比例指标与军工指数走势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50,呈正相关关系。2020Q3是板块超配比例走势的拐点。2021年该比例逐季走高,21Q4升至近十年高点,超配比例达1.56%。2022Q2超配比例从Q1的1.02%回升至1.54%。银河证券认为,军工板块作为景气度较高且确定性提升的板块之一,超配军工将成为新常态。短期看,军工板块估值分位数约45%,提升空间较大,恰逢半年报窗口,建议关注业绩持续确定高增长个股和下半年存在疫情修复预期个股,逢低布局全年确定性增长机会;
中期看,2022年作为装备采购“十四五”规划第二年,招投标有望密集落地。随着行业产能和下游需求持续释放,行业景气度或将持续走高,板块业绩增长依然可期;
长期看,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巨变,北约和周边强国大幅扩充军备,冷战思维固化加剧全球动荡,未来十年将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年。为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国防投入将持续快速增长,装备采购的高增速将成为新常态。此外,2027年的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近在迟尺,“百年变局”势必将加速我军的现代化进程。
军工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2022年应“优选赛道,精选个股”,当前时点建议“五维度”配置:
1)航空产业链,包括(600893.SH)、(002179.SZ)、(300447.SZ)、(600456.SH)、 (002446.SZ);
2)导弹产业链,包括(300593.SZ)、(688311.SH)、(688636.SH);
3)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包括(600118.SH)、(001270.SZ);
4)国产化提升受益标的,包括(002049.SZ)和(000733.SZ);
5)国企改革对业绩增长改善标的,包括(000768.SZ)、(603712.SH)、(600038.SH)和(600764.SH)等。
(责任编辑:焦点)
- 苏农银行:2593.35万股限售股将于11月29日起上市流通
- 特斯拉、星巴克、大润发、奈雪的茶等被中消协点名
- 民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高迎欣:用心服务 助力实体经济提质增效
- 美指利好!美联储鲍威尔称5月将讨论加息50基点
- 厦门国贸:目前剩余的两个地产项目,预售部分已覆盖投入部分
- 报告:产业数字化存在三大金融痛点,产业数字金融或将衍生出五大新业态
- 港股风向标丨增速领跑行业,福耀玻璃或能再涨62%!
- 又有两部影片撤出五一档 目前全国影院营业率仍不及50%
- “最后一次创业”的罗永浩官宣:完成5000万美元天使融资、估值2亿美元,要打造“下一代个人计算设备平台”
- 虚构保险中介业务 原中国人寿本溪满族自治县支公司一副经理被罚5万元
- 抄底买什么?分析师:这些股票上涨空间或超70%!
-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怒”发朋友圈:现在就是底!“白纸黑字”请2.7万人共同见证,他判断的见底信号是什么?
- 国管局发文推动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 热浪引发印度电力危机:部分地区停电8小时,碳储备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