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首批公司迎解禁洪峰 股价却涨多跌少 背后有哪些支撑?
《科创板日报》7月21日讯 科创板开板三周年之际,科创板块也将迎来限售股解禁高峰。板首
7月22日,司迎少背首批登陆科创板的解禁25家公司三年限售期的首发前股份也将集中解禁,单日解禁市值超过2200亿元。洪峰后指出,却涨今年的多跌科创板解禁窗口期较短,但单日解禁规模更高,支撑对市场造成的科创潜在冲击将更为集中。
解禁前一个交易日(7月21日),板首科创50指数收涨1.1%,司迎少背盘中一度涨近3%;、解禁、洪峰后等多只权重股涨幅超5%。却涨
而本周以来(7月18日-21日),多跌首批登陆科创板的25只个股区间涨幅全部为正。单看21日,更是录得20cm涨停,另仅有3只个股下跌。
▌已有十余家公司派发“定心丸”
7月15日及19日晚间,在这25家科创板公司中,已有12家公告延长限售股锁定期/解禁日起6个月内不转让或减持;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实控人因前期增持股份,承诺11月17日前不减持所持限售股。
而数据显示,及7月解禁市值占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较高,分别高达716%和327%。
图|科创板首批公司及股价表现在公告中,多家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或股东表示,一段时间不减持股票,主要基于对行业前景及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也意在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根据减持新规,持有首发前股份的董监高、(大)股东等的减持时间及比例等均受到严格约束。例如:90日内,集中竞价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大宗交易减持股份总数不得超过2%;更进一步地,董监高、大股东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还须提前15个交易日进行预披露。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解禁潮中,多家公司控股股东也兼任董监高,根据科创板限售及减持规则,董监高每年转让股份“不得超过其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总数的25%”。
▌从股东类型一窥解禁影响
从具体解禁股东类型来看:
今年科创板首批“大非”解禁规模为4740亿元,其中7月解禁规模最大,达2151亿元。同年“小非”解禁规模超3800亿元,其中8月解禁规模最大,达653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述提及的12家“延长限售股锁定期/解禁日起6个月内不转让或减持”公司中,“大非”解禁的家数为11家。
综合来说,认为,“大非”解禁后股价往往易涨;“小非”解禁虽有影响,但1-4月已提前调整,且260多家科创板公司今年没有“小非”解禁压力,7月“小非”占比较低。因此,分析师将科创板解禁潮看作“利好”:
以基本面来看,“大非”解禁公司2022年盈利增速预期改善的幅度较大,较2021年归母净利润增速有明显提升;而“小非”解禁的科创板公司预期净利润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以估值来看,7月科创板“大小非”解禁公司平均市盈率在50倍左右,但上市以来市盈率分位数均在30%以下。7月科创板“大非”解禁公司的PE-TTM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55倍和52倍,上市以来市盈率分位数的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为11%和28%。
以减持压力来说,分析师复盘创业板经验给出观点称,“大非”解禁后,大股东短期减持意愿较低。选取创业板市值靠前的十家公司,“ 大非”解禁后,大股东平均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约1.48%,减持公告日距离首次解禁日的平均天数为393天。
▌科创板有望再引“活水”
多位机构分析师认为,限售股的大量解禁,有望提升机构投资者增配意愿,进一步打开增配科创板的空间。
今年Q1的公募基金持仓数据显示,科创板持仓占比已连续9个季度上涨,当季度科创板基金持仓比例达2.86%。而4月以来,科创50ETF份额已增加35.67亿份,总资产增加近40亿元。
即便如此,机构认为,当前公募基金与陆股通对科创板仍属低配,而流通股本偏低或许是影响其增配意愿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公募基金为例,Q1公募对科创板个股的重仓顺序与流通股本及流通市值大小基本呈正相关。
(责任编辑:知识)
- 三大电信运营商10月份数据透出信号 更多竞争者将抢夺5G专网建设“蛋糕”
- 易纲:货币政策将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 赌徒的自我修养:许家印孵化“恒大2.0”
- 华为新一代“小方表”来了:Watch FIT 2正式官宣
- NASA韦伯望远镜发现已知最早星系: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后3.5亿年
- 一杯铁观音,喝透800亿泉州富豪圈?
- 快讯:沪深两市成交额再度突破1万亿元
- 甲流来势汹汹,为何多年来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非常低
- 以服务升级撬动外贸潜能:浙江“国贸通”线上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整合打通优质资源,发挥深度供应链优势
- 蔡嵩松等“顶流”最新调研动向!
- 美国防部将向乌克兰提供沿海和内河巡逻艇
- 沪指挑战3400点!锂电、光伏股批量涨,赛道股强势能否延续?
- 向新而生 创享未来 第十四届中国猎车榜探寻电动智能下半场机遇与挑战
- “我在非洲当网红!”中国人气视频博主讲非洲人民为何那么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