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并购撑起的IPO:长晶科技“吞下”新顺微冲A 账上9.46亿商誉悬顶
转自:北京商报 成立不足四年时间,吞下江苏长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晶科技”)要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被并近期,购撑深交所官网显示,长冲长晶科技创业板IPO获得受理,晶科技新公司拟募资16.26亿元。顺微闯关A股背后,账上长晶科技也有其迅速IPO的亿商誉悬“秘诀”,即频繁并购,吞下自成立以来先后拿下了A股公司旗下深圳长晶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长晶”)100%股权、被并江阴新申弘达半导体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申弘达”)100%股权。购撑此外,长冲就在今年,晶科技新长晶科技还“吞下”了分立器件厂商江苏新顺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顺微”)。顺微 拟首发募资16.26亿元 深交所官网显示,账上长晶科技IPO正式获得深交所受理,公司拟募资16.26亿元。 据了解,长晶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公司主营产品按照是否封装可以分为成品(分立器件、电源管理IC)和晶圆两大类,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与工业电子领域,并持续拓展汽车电子领域市场。 从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来看,分立器件产品为长晶科技贡献营收比例较高,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该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约为8.73亿元、11.37亿元、16.2亿元、3.53亿元,占比分别为84.55%、86.56%、87.12%、86.55%;电源管理IC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分别约为1.57亿元、1.74亿元、2.35亿元、5436.29万元,占比分别为15.25%、13.21%、12.62%、13.32%。 此次创业板IPO,长晶科技拟募资16.26亿元,投向年产80亿颗新型元器件项目、年产60万片6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扩产项目、高可靠性功率器件及电源管理IC项目、第三代半导体及IGBT技术研发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分别拟投入募资5.23亿元、2.85亿元、2.29亿元、1.9亿元、4亿元。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长晶科技实际控制人为杨国江,通过上海江澄、上海江昊和上海傅誉合计控制公司34.38%的股份,上海江昊为公司控股股东。 履历显示,杨国江1971年出生,本科学历,清华大学EMBA在读。 IPO背后靠并购撑起 成立不足四年时间,长晶科技快速IPO背后靠并购撑起。 2018年12月,长晶科技便迅速启动并购,瞄准了A股公司长电科技旗下的分立器件销售业务以及分立器件自销业务。 据了解,长电科技是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封测龙头企业,主要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封测服务。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专注半导体封测代工业务,长电科技将从事分立器件销售业务的子公司深圳长晶及分立器件自销业务进行了剥离,为了承接公司分立器件自销业务及团队,长电科技于2018年11月新设子公司新申弘达,以便于完成本次交易的资产交割。 2018年12月10日,长晶有限(长晶科技前身)与长电科技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长电科技将新申弘达100%股权转让给长晶有限,交易对价为1亿元;此外,长电科技将深圳长晶80.67%股权也同步转让给了长晶有限,作价1.61亿元。 深圳长晶剩余19.33%股权由杨国江、范荣定、杨澄平等人持有,当年12月,长晶科技也从上述自然人中拿下了深圳长晶19.33%股权,交易对价合计3866.67万元。 由此,在2018年年晶科技并购了深圳长晶100%股权和新申弘达100%股权。值得一提的是,杨国江曾有过在长电科技的任职经历,2002年6月-2007年12月,曾任长电科技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除此之外,长晶科技2020年10月完成了对江苏海德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半导体”)100%股权的收购。据了解,海德半导体原系长晶科技主要的二极管封测服务及集中委托成品采购供应商之一,主要从事二极管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对于上述收购,长晶科技表示,为了提升公司在封测产能方面的自给能力,进一步控制和优化封测成本。 而在申报上市之前,长晶科技也刚拿下了新顺微控股权。 新顺微曾欲独立IPO 在长晶科技并购的众多公司中,新顺微体量较大,公司还曾做过上市辅导,欲独立IPO。 据了解,新顺微成立于2002年,成立至今主营业务均为分立器件晶圆制造,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内主要的半导体分立器件晶圆制造企业之一。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新顺微拥有5英寸、6英寸晶圆制造产线,产能可达到130万片/年。 新顺微向下游客户供应的晶圆类型涉及二极管、三极管、MOSFET等。晶圆系分立器件的主要原材料,决定了器件的功能和电性参数,经划片、封装为分立器件成品后,最终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诸多领域。 2021年2月,据江苏证监局披露的企业辅导备案信息公示显示,新顺微拟A股IPO,已进行上市辅导备案。不过,最终并未正式提交招股书。 今年3月,长晶科技完成对新顺微控股权的收购,此后,经交易各方协商,长晶科技于6月收购宝辰投资、上海汇付、金浦新兴、金浦创业等4名股东合计持有的新顺微8.89%股权。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长晶科技合计持有新顺微76%直接或间接股权并控制新顺微98.17%表决权。 长晶科技也表示,收购新顺微后,公司在部分分立器件产品领域具备了IDM全产业链能力。财务数据方面,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新顺微实现净利润分别约为1.13亿元、5121.28万元。 头顶9.46亿商誉 频繁并购也推高了长晶科技商誉。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长晶科技合并报表商誉账面价值为9.4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公司近年来业绩表现,长晶科技商誉值高企。 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以及2022年一季度,长晶科技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10.72亿元、13.39亿元、19.02亿元、4.13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4亿元、6643.24万元、2.44亿元、4532.43万元;对应实现扣非后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9555.31万元、1.31亿元、2.23亿元、4148.06万元。 经济学家宋清辉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A股商誉侵蚀业绩的情况屡见不鲜,IPO企业账上商誉更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这容易导致企业上市后出现业绩“变脸”的情况。投融资专家许小恒亦指出,频繁并购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不容忽视,一旦收购资产未完成业绩承诺,会直接侵蚀公司业绩。 在招股书中,长晶科技也提示风险称,若未来收购的相关资产组经营业绩受到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影响,无法实现预期的经营业绩,则公司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业绩表现带来不利影响。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向长晶科技方面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并未回复。 (责任编辑:柯晓霁)
- 最近发表
-
- 拆解上市财险中期业绩:信保有赔有赚,谁是“非车”增长之王?
- 中央决定:免去竺延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
- 中联重科3月3日耗资约4533.36万元回购663.19万股A股
- 一号位出走的YouTube,是时候离开谷歌这棵大树了
- 创业板30家央企上市公司名单来了,监管层两天三度表态聚焦国企估值体系,与高质量发展殊途同归
- 前有CXO,后有Biotech,原料药企如何练就CDMO致富密码?
- 上海金融法院发布《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近两年债券纠纷案件数量回落 公司债交易纠纷超90%
- 贵州茅台“十四五”酱香酒习水同民坝一期项目正在建设:既要美酒飘香,更要环境优美
- 中国稳定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 对国有、民营等各类房企一视同仁
- 业绩增长救不了股票?威海银行连续61天0成交 港股中小内银股频坐“冷板凳”
- 随机阅读
-
- 央行条法司副司长:严重资不抵债的机构,要依法实施市场退出
- 敏华控股3月2日发行239.44万股
- 彭博:Silvergate暴雷的原因是什么?
- 泡泡玛特现升近3% 大摩将其目标价上调至25港元
- 加大授权放权力度、全方位对标同行业头部企业…国资委最新要求!
- 携手央视、观141座文化名城,迎驾要“拿下”什么?
- 高管大“洗牌”后,银生宝支付股权被大股东质押
- 交银国际:重申百威亚太买入评级 目标价升至30港元
- 华商智能生活灵活配置混合A过去3年上涨189% 高居同类6/431
- 离职补偿都有345万!量化大厂薪资究竟有多高?
- 越秀交通基建将于6月29日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1港元
- 星巴克国内最大对手!瑞幸咖啡财报:年收入首次突破百亿
- 北京单日新增感染者突破600人,14区倡导居民“两点一线”,超15家商场暂停营业或堂食
- 特斯拉要减碳化硅“吓坏”欧美芯片股 分析师:不一定是坏事儿!
- 上海金融法院发布《债券纠纷法律风险防范报告》近两年债券纠纷案件数量回落 公司债交易纠纷超90%
- 加息预期升温,欧美股债齐跌,10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后继续走高
- 比亚迪官宣全系车型涨价 “反向操作”意在“一石二鸟”
- 代表委员热议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以专门法律补齐制度短板
- 网约车大战又来!美团打车放弃自营,高德如何应对?
- 苏酒集团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诉淘宝等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一案已经撤诉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