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养老保险公司获批开业 全明星股东阵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李致鸿 北京报道 3月22日,国民公司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养老批复公告。根据批复,保险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11.5亿元,获批注册地为北京市西城区。开业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全明星股东阵容 批复显示,全明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星股股东包括: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东阵中银理财、国民公司建信理财、养老交银理财、保险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获批国新资本,开业持股比例分别为8.97%;中邮理财,全明持股比例分别为5.83%;信银理财、星股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民银金投资本管理(北京)、北京熙诚资本控股,持股比例分别为4.484%;华夏理财、,持股比例分别为2.69%;泰康人寿、中金浦成投资,持股比例分别为1.79%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年金保险、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以养老保障为目的的人民币和外币资金;与养老金管理相关的咨询服务业务;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查阅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章程,其经营宗旨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重大部署,在坚持风险底线、注重养老金安全保障前提下,坚持普惠、包容和共享的理念,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社会大众的商业养老金进行专业化管理,实现商业养老金的保本和有效增值,建立商业养老金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使商业养老保险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此外,批复核准叶海生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核准黄涛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公开资料显示,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为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涛为副行长。 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加速发展 奥纬咨询发布的报告指出,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第三支柱被视为缓解中国社会老龄化压力的重要举措。 3月2日,在国新办就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和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相比,第三支柱发展最滞后,迫切需要加快速度。”去年以来,银保监会采取了一些措施,正在积极稳步推进,但是也不能太着急,因为同时还要防范风险,按照国务院金融委确定的方针“小步慢跑、总体渐进”,逐步来发展壮大。 目前,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养老理财产品试点扩大到“十地十机构”,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金业务也正在抓紧筹备。 2021年5月,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表示,自6月1日起,在浙江省(含宁波市)和重庆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截至2022年1月底,参与试点的6家保险公司累计承保保单近5万件,累计保费4亿元,其中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从业人员投保近1万人。 2022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自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区域扩大到全国范围,在原有6家试点保险公司基础上,允许养老保险公司参加试点。 银保监会表示,扩大试点范围,可以使更多消费者接触到具有较强养老功能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进一步引导和培育养老金融消费观念;有利于推动试点保险公司深入探索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经验,促进和规范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养老保障需求。 自银保监会于2021年9月发布《关于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的通知》后,养老理财产品试点也在逐步扩容,试点范围由最初的“四地四家机构”扩大到“十地十家机构”。银保监会表示,试点工作有利于丰富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培育投资者“长期投资长期收益、价值投资创造价值、审慎投资合理回报”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需求。 郭树清透露,“养老储蓄试点即将启动,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商业养老金业务也正在抓紧筹备。”这意味着,未来居民在进行养老金融规划时,可选择的范围不仅有专属养老保险、养老理财,还可能包括养老储蓄、商业养老金。 各类机构挖掘自身差异化优势 与其他金融业务相比,养老金融市场具有明显的混业经营特征。当前保险、银行、基金、证券、信托等机构都参与其中,基本形成各有所长、协同共赢的市场格局。随着各类机构持续挖掘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将有望在账户、产品、服务等方面形成更多互补,共同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钱行认为,“保险公司在长寿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上具有丰富经验和能力,在商业养老金产品的开发上独具优势,如果可以有效发挥出银保渠道的分销优势,人身险公司理应在第三支柱市场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中英人寿总裁俞宁表示,“养老需求潜力巨大,叠加政策导向,必然加速催生新的养老消费业态,提升养老消费总量。这对以生命和健康风险保障为己任的寿险业来说是很好的发展机遇。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要求长期性、稳健性,高度重视资产负债动态协调,这是保险行业区别于其他金融业的最明显的特征。此外,如何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险行业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这对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中国养老金融市场巨大。保险公司要想在市场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需要发挥专业特色,从自身的能力建设与提升入手,包括特色产品设计、长期客户经营、运营服务提供、大类资产配置、以及养老生态链接等,以赢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当天 同程旅行“看球房”预定暴增超30倍
- 米兰日记吴琳艳:美睫消费进入日常生活 千亿蓝海迎来本土新品牌
- 特朗普发出强烈信号:非常可能参与2024年总统竞选
- 国家发改委杨荫凯:截至9月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 逸仙电商第三季度营收8.6亿元 净亏损同比收窄
- 两部门:今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
- 小鹏汽车10月销量超预期下滑 G9能否逆天改命?
- 2022中新金融峰会即将召开 共话金融合作新机遇
- 央行拟规范金融控股公司 关联交易行为
- 山东:强化源头治理 化解拖欠农民工工资难题
- 非农公布前,美元回调,欧美股市反弹,油价大涨
- 年内首例曝光!涉嫌哄抬煤价
- 黄然:务实推进省联社改革
-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麦教猛被“双开”
- 无锡银行:赎回2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 北京银行:北银理财获准开业
- 外交部发言人:亚太地区是合作高地,不是博弈棋局
- 中核钛白甘肃设立热能公司 注册资本2亿元
- 起诉乐视控股?贾跃亭债务处理小组回应:不属实
- 江西抚州:买首套自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提至70万元/户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