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利用失事航班搞恶意营销,突破了道德底线
原标题:利用失事航班搞恶意营销,评论破道突破了道德底线 | 新京报快评
这些恶意营销,利用除了引发反感和抵制,失事对操盘者自身信誉也会产生反噬。航班
▲3月21日搜救人员在广西藤县坠机现场发现的搞恶飞机残骸。图/新华社(武警广西总队供图)文 | 迟道华
3月21日,意营东航MU5735航班发生坠毁事故,销突线令人痛心。德底事故发生后,评论破道中共中央总书记、利用国家主席、失事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航班要求“立即启动应急机制,搞恶全力组织搜救,意营妥善处置善后。销突线”目前,应急管理部、中国民航局等有关部门已派出工作组赴现场指导处置,并调派广西、广东两地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参与救援。现场救援、善后处置及事故原因调查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而就在这揪心的时刻,竟有人借机搞起了“灾难营销”。据媒体报道,山西一家房地产公司制作了一张失事航班背景宣传图;有保险员借航班坠毁事故推出宣传文案;有整形医院员工也趁机蹭热度……
更有甚者,在事件发生短短一两个小时内,网络上竟出现了近20位自称就是没登上飞机的“幸运儿”的人,而经媒体多方采访求证,目前可以确认的是,真正没有登上飞机的只有两个人。
灾难面前,本应多些同理之心。不搞过分煽情和恶意营销,是每个人应坚守的道德底线。而对他人遭遇的不幸,多给予一些温暖和关怀,才能激发出一个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
以灾难事故作为营销工具,通过蹭热度、博流量,不惜手段求“出圈”“上位”,突破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本应遵守的价值底线,也突破了个人的道德底线。这些恶意营销行为,在舆论场上翻车并不令人意外。而事实上,谎言被戳破、伎俩被唾弃,非但对企业业绩提升毫无帮助,反而损害了自身形象,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此外,靠消费灾难博取关注,也不免给机上人员及其亲属造成二次伤害,大家都在为他们揪心之际,此时此刻,却有人借这起坠机事故盘算起“自家生意”,吃相太难看,由此造成的舆论观感,也相当无知与冷血。
营销本是市场行为,但一切营销都应遵循道德底线和社会良知。东航MU5735航班坠毁,牵动每个人的心。此时搞恶意营销,只会被社会唾弃。
新京报评论员 | 迟道华
(责任编辑:娱乐)
- 工信部翁啟文:探索设立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信贷保证保险
- 越秀地产:最美逆行者|越秀商投志愿者驰援防控一线工作纪实
- 上海国企以科技助力参与防疫硬仗
- 发改委:加强政策储备,及时出台有力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国有上市公司估值偏低 应苦练内功、做大市值
- 马斯克的“推特起义”
- 首次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绿电交易 博鳌论坛场馆实现绿电全覆盖
- 《穷爸爸富爸爸》作者:马斯克让推特管理层抱头鼠窜
- 农行副行长张毅:用更加多元、智能、便捷的金融服务助力新市民实现未来愿景
- 上网功能已关闭还产生流量?消费者质疑中国移动乱扣费
- 锂电池群雄逐鹿印尼 韩企联盟豪掷90亿美元投资镍资源产业链
- 谷歌回应“公开俄军事战略设施细节”传言:未改变俄卫星图像模糊程度
- 英芯片厂员工方致信商务大臣 反对强迫中企出售股份
- 万达申请多个“万茶”商标 国际分类包括啤酒饮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