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中德气候合作可选择四大优先领域
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 庞无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王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近日在由中国新闻网主办,中德择德国联邦经济发展与外贸联合会协办的气候“东西问·中德气候对话”上建议,中德气候合作可以更多选择一些优先领域,合作包括绿氢、可选循环经济等。优先 王毅指出,领域尽管面临疫情和日益复杂的王毅地缘政治环境等挑战,中德双方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大合作。中德择气候问题是气候超越国家、超越意识形态的合作全球性挑战,可以淡化在价值观方面的可选冲突,更多地促进务实合作和行动的优先开展。 作为双方合作的领域见证者和亲身参与者,王毅表示,王毅中德的环境和气候合作已有很长历史。环境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在2008年之后,中德气候合作也迅速增加。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杜祥琬(右上)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右下)。中新网记者 翟璐 摄 未来,王毅认为,中德气候合作可以更多选择一些优先领域: 一是在氢能方面的合作。中国的氢能发展很快,西北地区已用生产绿氢。氢能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如:驱动燃料电池的重型卡车,或用氢能生产更多化工原料。不同场景下,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需要中国跟德国之间开展合作。德国在这方面的能源转型上有很好的经验,中国也在可再生能源的设备制造以及大规模应用降低成本方面,有很好的经验。 二是在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方面的合作。未来中国要“退煤”,德国、欧盟要“退天然气”等,其实这是同样的问题,如何更好地采取措施,需要双方做更多合作。 三是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德国跟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这个领域有合作。未来,循环经济合作如何过渡到双碳目标之下,废旧的、淘汰的设备怎么回收等方面也可以开展合作。 四是在气候立法、政策等其他领域的合作。德国在气候立法、政策方面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比如有《气候保护法》。中国全国人大也在考虑下一步怎么样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构建一个更好的法律体系。 此外,王毅表示,中德也需要消除合作当中的一些障碍或挑战。欧盟计划推出的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以及一些新标准等,但其中需要看到中国跟德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还有一些差距,希望基于中欧环境和气候联合公报、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和政府联合声明来促使气候合作更加务实。(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日本宇航研发机构宣布放弃月球探测器“好客”登月计划
- 运营里程破万 “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成型
- Zoom 2023财年第四季度净亏损1.04亿美元 同比转盈为亏
- 全球首台3000吨级气化炉制造完成并发运
- 直击2022年金融街论坛|探索新市民金融服务更多可能性
- 联想推出 IdeaPad Slim 3 Chromebook,搭载联发科 Kompanio 520
- 市场需求周期性波动加大 英虎机械闯关IPO
- 镍:镍价破位下行,注意防范LME历史低库风险
- 400亿龙头加持!头部玩家递表IPO,氢能赛道上市潮来了?
- 美国消费者信心在2月份再次下降
- 牛散冯彪持股被拍卖,未来谁主海南椰岛?实探旗下白酒项目:曾高调宣布的合作或仅是买基酒
- 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规范电商直播,赋能青年创业
- 深圳新增17例!成都两男子因散播疫情谣言被行拘…
- 共赴春天的盛会:今世缘董事长顾祥悦启程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 中国金融投资管理已达成所有复牌指引 2月27日复牌
- 田洪良: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
- 财信吉祥人寿股权变局:拟增资7.83亿元、引入两家国资新股东,反对票数约占两成
- 渔民切开鲨鱼胃后,发现一失踪8天的阿根廷男子手臂
- “恐慌指数”VIX需求激增 整个华尔街全乱了?
- 发生了什么?资金蜂拥进场抄底,大盘深V反攻两大板块被热炒!
- 搜索
-